2014年12月20日 星期六

「將分開的數個『Mate 終端機』合併成一個『終端機』偶而會失敗」之原因

在「MATE 桌面環境」中,想將數個「終端機」合併成一個,依前文
所述步驟操作,有時成功,有時反而多一個「終端機」視窗。這種情形多發生在同時安裝了 GNOME 和 MATE 兩種桌面環境,而在操作「終端機」合併時,若稍有不注意就容易發生。

2014年12月18日 星期四

Fedora 21 中 LibreOffice 的「楷書」不見了

上星期 Fedora 21 釋出,在「虛擬機」中先裝其中的 Workstation 版來試試。使用時出現一些問題,就修看看!將這些問題的解法做個紀錄。

  首先是用 LibreOffice 開啟一個在 Fedora 20 編輯的文件,原本應該顯示「楷書」的文字,

竟然,變成這個樣子

查看一 LibreOffice 的版本,已經從 4.2.7 更新到 4.3.4,而字型選項中,也不見了應有的幾個字型選項:
AR PL UKai CN
AR PL UKai HK
AR PL UKai TW
AR PL UKai TW MBE
AR PL UMing CN
AR PL UMing HK
AR PL UMing TW
AR PL UMing TW MBE
應該是這些字型未預設安裝所致,將之補安裝看看,順便也把「細明體」加進去,
[root@Celeron-D ~]# yum install cjkuni-ukai-fonts cjkuni-uming-fonts
再重新開啟檔案,熟悉的「楷書」字體
就又出現了。

已測試版本:

  • Fedora: 21 Workstation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利用『USB/IP』將 USB 裝置『重導』至另一部電腦


因為有某些需求,要將 USB 裝置透過網路『重導』到另一台電腦,就上網找了一下適當的工具套件。找到一個收錄在 RPM Fusion - Free 的開源碼套件 USB/IP,就來試試看這個套件是否合適。測試的結果雖然不符合原先的需求,不過,將來也許會用到,先將過程記錄下來。
  測試的結論先整理一下,免得有人像筆者一樣,試了半天才發現不合需求,而浪費時間。
  • 目前的版本兩台電腦都需以 root 權限設定,才可順利重導 USB 裝置。
  • 目前的版本只能『一對一重導』,尚不能『一對多分享』。
  • USB 裝置所在電腦或稱為 Server(伺服器),接收重導那台稱為 Client(客戶端)。
  • Client 端電腦若為「圖型化桌面環境」,重導後會『自動掛載』該 USB 裝置。

一、安裝 RPM Fusion 套件資料庫

這個 USB/IP 套件是收錄在 RPM Fusion - Free 這個套件資料庫,要先安裝它才可以繼續下面的步驟。詳細說明請參閱前文〝Fedora 一定要加裝的套件資料庫 – RPM Fusion〞,不在此贅述。

二、安裝 USB/IP 及相關套件

2014年10月17日 星期五

SSH「自動認證機制」之改進 - 快速複製密鑰

在前文『SSH 的「自動認證機制」 - 使用 DSA 密鑰』和『SSH 的「自動認證機制」 - 使用 ECDSA 密鑰』中,要將產生的公鑰複製到另一個電腦的『自動認證』公鑰檔案中,需要經過幾個步驟的操作。
  一直都有想找到更方便、快速命令的想法。果然,從網路上查到高手的解答,利用這個機會,分析一下這個複合命令的細節。就用以下這個複製 DSA 密鑰的命令
[SiB@Celeron-D ~]$ cat ~/.ssh/id_dsa.pub | ssh 192.168.10.15 -p 5566 -l SiB2 "cat >> ~/.ssh/authorized_keys"
或複製 ECDSA 密鑰的命令來解析
[SiB@Celeron-D ~]$ cat ~/.ssh/id_ecdsa.pub | ssh 192.168.10.15 -p 5566 -l SiB2 "cat >> ~/.ssh/authorized_keys"
這個複合命令可先分為兩個部分,
  • 第一個部份是『cat ~/.ssh/id_dsa.pub』是將以『ssh-keygen』產生的密鑰之公鑰輸出至『標準輸出(standard output)』,一般是指螢幕。
  • 『 | 』(pipeline,管線)是將前一個命令的『標準輸出』導至下一個命令的『標準輸入』。
  • 第二個命令是 SSH 的進階用法,又可拆分為兩個命令分別在不同電腦執行:
    • 以 SSH 連線至 192.168.10.15,埠號為 5566,登入帳號為 SiB2,並在登入後執行『cat >> ~/.ssh/authorized_keys』這個命令。
    • 在 cat 後並無檔案時,表示將從『管線』傳過來的資料當做『標準輸入』,再將之輸出至『標準輸出』
    • 其中『 >> 』是將『標準輸出』以『附加』的方式,加在檔案後面。
    • 所以命令『cat >> ~/.ssh/authorized_keys』可將傳過來的公鑰(在標準輸出)附加到認證檔的末端。
整個複合命令就是:將『本地電腦』的公鑰,經由『管線』傳至另一台電腦,再將之附加在認證檔之末端。

已測試版本:

  • Fedora: 19, 20

參考資料:

2014年10月15日 星期三

用 SCP 或 SFTP 傳輸含『空白字元』的目錄、檔案

之前發文中,有幾次提及 SCP 命令(實為命令化的程式)的使用。當
  • 所傳輸檔案的『來源目錄』、『目地目錄』不改變
  • 傳輸的檔案數目較少時,
這個命令相當方便。但是當目錄或檔案中有空白字元時,SCP 這個命令就不太正常。今天剛好需要在這個情況下使用它,就找了一下。說也簡單,為什麼沒有想到呢?趕快記下來,以後可好好利用它。
  以從另一台電腦(IP:192.168.10.15,埠號:5566,登入帳號:SiB2),下載檔案及目錄分別是『Fedora DVD x86_64.iso』及『~/temp』,而本地電腦的目的目錄是『~/iso』為例。

一、使用 SCP 命令

SCP 的命令為:
[SiB@Celeron-D ~]$ scp -P 5566 SiB2@192.168.10.15:temp/Fedora\\\ DVD\\\ x86_64.iso iso
其中,目錄或檔案名稱的每個『空白字元』都被加上『\\\』三個『反斜線』。

二、使用 SFTP 命令

SFTP 的命令為:
[SiB@Celeron-D ~]$ sftp -P 5566 SiB2@192.168.10.15:"temp/Fedora\ DVD\ x86_64.iso" iso
其中,目錄或檔案名稱的每個『空白字元』都要加上一個『\』(『反斜線』)。

使用經驗分享:

  • 檔案傳輸效率:較 Filezilla 或 NFS 為快,在 100Mbps 的網路幾乎是滿載的。
  • SFTP:『中文檔名』尚未成功,有機會再試試。

已測試版本:

  • Fedora: 19, 20

參考資料:

2014年10月13日 星期一

在 Fedora 安裝社群版的「嘸蝦米(Boshiamy)輸入法」

幾年前參考網路上說明,由下載的「嘸蝦米輸入法」表格,製作成 iBus 用的輸入法檔案。這個檔案用了幾年都沒問題,直到幾個月前的一次更新。
  當時並沒有留下紀錄,網友自建的表格原始檔在電腦中已經找不到了。用前文的方法只能暫時解決問題,利用連假上網找一下資料,並做個紀錄,以備不時之需。

一、安裝 iBus Table 套件

由於之前的版權(或專利)爭議,並無「嘸蝦米輸入法」的 iBus 模組,而以「表格」型式附加在 iBus 輸入法中。欲使用「嘸蝦米輸入法」要先安裝 iBus Table 套件,切換到 root 權限在終端機中輸入以下命令,
[root@Celeron-D ~]# yum install ibus-table-chinese ibus-table ibus-typing-booster
其中,前兩個套件是 iBus Table 及其中文輸入法,最後一個套件是為 iBus 輸入法增加輸入字預測功能,以加快輸入的速度。

:套件 ibus-typing-booster 若不安裝,似乎不能增加「嘸蝦米輸入法」;先安裝再說,以後再研究。

2014年8月2日 星期六

VirtualBox 主機與虛擬機的「共用資料夾」之設定

使用「虛擬機」同時執行不同版本或另一種作業系統,對於學習新作業系統,或是測試某些設定都非常方便。但是,「虛擬機」的硬碟大小,倒底需要多少才夠呢?
  在另一篇發文“VirtualBox 「虛擬機」的最佳化設定組態”中有提到建議值,但是,這只是以測試作業系統的基本要求而定,對於其它使用的需求,會因不同的應用而有極大的差異。原本設定的『虛擬硬碟』(或 VDI 檔)的大小也可能不夠用,再加一個『虛擬硬碟』是很直覺的想法。
  如果,這個『虛擬硬碟』是存放這個系統專用的資料,倒也無妨。但若是存放的是使用者的資料,且也會分享給「主機」或其它「虛擬機」使用時,增加另一個『虛擬硬碟』就不一定是最好的方法了。
  筆者對於這種有共用資料的需求時,多使用 VirtualBox 的「共用資料夾」這個功能,讓「虛擬機」直接使用「主機」的硬碟空間,反正本來就是用主機的硬碟。當「主機」或其它「虛擬機」也要使用這些資料時,可以『直接』或『透過「共用資料夾」』取用。

2014年7月27日 星期日

解決「登入『MATE 桌面環境』後,面板一直重開、CPU 滿載」的問題

昨天更新系統後,沒有測試就關機休息。今天一開機登入『MATE 桌面環境』後,上方的面板一直重開,而且 CPU 也一直在滿載狀態。
  先提一下目前系統的配備,因為是舊電腦(P3 1GHz),所以才不得不用『MATE 桌面環境』,CPU 一直滿載,網路連線也斷斷續續。不解決這個問題,這個舊電腦就只得擱在那邊了。
  查了一下開機紀錄和面板載入時的錯誤訊息,可以確定是『mate-settings-daemon-1.6.2-3.fc20.i686』這套件出問題,網路上有些建議,試過以後還是不行。想說看下一個更新版本是否可以正確執行,
[root@M2400 ~]# yum update mate-settings-daemon --enablerepo=updates-testing
上例中,『--enablerepo=updates-testing』是指示 yum 在找更新套件時,也去『更新-測試』這個套件資料庫找找。
  果真找到『測試版』(mate-settings-daemon-1.6.2-3.fc20.i686)就死馬當活馬醫,再登入試試,竟然就解決剛才的問題了。但是,美中不足的是上方面板中的「音量控制」鈕卻不見了,這一來就有些不便。回想剛才登入『MATE 桌面環境』時,有出現一個『mate-media』套件錯誤訊息,查了一下是『mate-media-1.6.1-1.fc20.i686』這個套件,猜想是否和剛才所安裝『測試版』的『mate-settings-daemon-1.6.2-2.fc20.i686』這套件有關,就再安裝這個套件的『測試版』看看,
[root@M2400 ~]# yum update mate-media --enablerepo=updates-testing
如同上例安裝『mate-media-1.6.1-2.fc20.i686』後再登入,這次就正常了。

後記:

  • 2014-7-29: 若無法以「圖形化桌面環境」登入時,請參考 “更改 Fedora 18 的「運行等級」” 發文,在開機選項時,切換為以『文字命令環境』開機。

已測試版本:

  • Fedora: 20 (i686)

2014年7月6日 星期日

在 Fedora 20 (3.14.9 +) 安裝「EDIMAX EW-7811Un」驅動程式

Fedora 20 的系統核心升級到 3.14.9-200 後,依前文『在 Fedora 20 (3.13.3~3.14.8) 安裝「EDIMAX EW-7811Un」驅動程式』步驟編譯新的驅動程式,會出現
.....
  CC [M]  /home/SiB/RTL8188C_8192C_USB_linux_v4.0.2_9000.20130911/driver/rtl8188C_8192C_usb_linux_v4.0.2_9000.20130911/os_dep/linux/os_intfs.o
/home/SiB/RTL8188C_8192C_USB_linux_v4.0.2_9000.20130911/driver/rtl8188C_8192C_usb_linux_v4.0.2_9000.20130911/os_dep/linux/os_intfs.c:1006:2: 警告:永遠不相容的指標類型初始化 [enabled by default]
  .ndo_select_queue = rtw_select_queue,
  ^
/home/SiB/RTL8188C_8192C_USB_linux_v4.0.2_9000.20130911/driver/rtl8188C_8192C_usb_linux_v4.0.2_9000.20130911/os_dep/linux/os_intfs.c:1006:2: 警告:(在 「rtw_netdev_ops.ndo_select_queue」的初始化附近) [enabled by default]
.....
的錯誤訊息,又得修改『驅動程式原始碼』了。修改後的新步驟如下:

2014年6月29日 星期日

解決「用 VRDP 連線 VirtualBox 虛擬機時,某些『控制鍵』不能作用」的問題

之前常透過「rdesktop-vrdp」連線、使用在「遠端主機」中執行的「虛擬機」(詳見之前的相關發文),回應的連線訊息中都有“ERROR: Failed to open keymap en-us”這個『鍵盤對應』錯誤訊息,
[SiB@Celeron-D ~]$ rdesktop-vrdp 192.168.10.17:3389
ERROR: Failed to open keymap en-us
雖然只有某些『控制鍵』(如:方向鍵、翻上頁、翻下頁、插入、刪除)不能正常作用,對大部份的其它操作並不影響。
  但是,就因為這些不正常動作,使得透過遠端使用「虛擬機」時,與在本機操作有許多不同。為了讓這些操作感覺相同,解決這個『鍵盤對應』錯誤,也是一直列在我的『待辦清單』中。
  偏偏想找這問題的解決辦法時,查不到相關資訊;在找其它問題的解法時,它反而就出現了,趕緊將它拿來試試。

2014年6月16日 星期一

解決「IBus 的 Table 輸入不能切到中文輸入」的問題

依照慣例,每次用完電腦就下『更新、再關機』的命令,保持系統處在最新狀態。不料,最近一次的更新,將 ibus-table 更新到 1.8.2-1 後,卻發生原先使用正常的輸入法不能切換過去,一直都是英文輸入。(:是另外加裝的,非原有 Fedora 收錄之輸入法)
  用習慣的輸入法要換也不是那麼容易,想說 YUM 有個降級 (Downgrade) 的功能,就想用這個功能將之還原到舊版,沒不想到不能成功,一直出現一些套件關聯性錯誤。
  最後,想到一個方法,就是將 ibus 移除,再重新安新它們。不過,這次只安裝 Fedora 釋出版所收錄那一版。操作的過程如下,先移除 ibus
[root@Celeron-D ~]# yum remove ibus
再安裝舊的 ibus、ibus-table、ibus-table-chinese 及 ibus-chewing
[root@Celeron-D ~]# yum install ibus-table-chinese ibus-chewing --disablerepo=updates
這是利用 YUM 的套件關聯性分析,會將相關的套件也一併安裝。較完整的安裝命令為:
[root@Celeron-D ~]# yum install ibus ibus-table ibus-table-chinese ibus-chewing --disablerepo=updates
上兩個安裝例子中的『--disablerepo=updates』是抑制 YUM 從 updates 套件資料庫下載、安裝。終於又可以正常輸入了。

:之前的中文輸入法,若不是原有 Fedora 所收錄的套件,不必再安裝(如:嘸蝦米)。

  下次更新時要記得暫時不更新 IBus 才行,加個參數就可以了。
[root@Celeron-D ~]# yum update -x ibus*
這個命令會排除以 ibus 為首的套件之更新。幾個相關發文,需要的讀者自行參考:

後記:

  • 2014-6-18: 若同時有安裝 PulseAudio 的 paprefs 時,在移除 ibus 也會同時被移除,這是因為它們共同使用 ibus-libs 這個函式庫。只要在完成本文步驟後,再補安裝 paprefs 就可以。

已測試版本:

  • Fedora: 20

2014年5月31日 星期六

解決「NVIDIA GeForce2 MX 400 顯卡用 nouveau 驅動會當機」

不想淘汱舊電腦,又想用新系統,只能透過「遠端連線」使用另一台電腦的資源。所以,舊電腦只扮演『終端機』的角色,鍵盤、滑鼠、喇叭及顯示桌面是所需的資源。使用的連線程式只有 SSH、VNC 或 RDP 而已,其中的 RDP 主要是為了連上伺服器的虛擬機,有興趣的讀者可參考之前的發文。
  由於本機(舊電腦)的顯示卡是『NVIDIA GeForce2 MX 400』,而原廠已經不支援這張舊卡,且『nouveau 驅動程式』也不太能用,根據網路建議使用『VESA 驅動程式』。因為都沒有使用到任何『加速』功能,用起來感來頓頓的。
  最近將系統升級到 Fedora 20,試著用『nouveau 驅動程式』,使用起來是感覺比較快些,但是有些不穩定(最頻繁時,一小時當了兩、三次)。猜想應該是一些『加速』功能的問題。查了一下『nouveau 驅動程式』的參數,發現有個『noaccel』的參數,應該是將某些『加速』功能關閉,就試試看,
[root@Celeron-D ~]# pluma /boot/grub2/grub.conf
在以 linux 為首的那列命令中加入『nouveau.noaccel=1』。用了好幾天,都不會再當機,而速度也較使用『VESA 驅動程式』來得快。

已測試版本:

  • Fedora 20 (i686) + MATE 1.6.2

參考資料:

2014年5月27日 星期二

找回在「LightDM」登入畫面中不見的「語言選項」

那天在舊電腦上安裝 GNOME 3 的 Classic session,想看看它對舊顯示晶片的需求如何。可能是 「GNOME 3 桌面」的語言設定與「MATE 桌面」有些混淆,結果不知怎麼畫面全成了簡體字。由於翻譯的不同,習慣說法也不同,當然就想換回熟悉的字型、用語。
  登出「MATE 桌面」想從其『登入畫面』選擇語言,在登入畫面遍尋不到『語言選項』。猜測應該是在畫面的右上角,但是只看到
在應該是『語言選項』的地方只看到一個稍大的空位。應該是它的設定之預設值是關閉的,就找一下「LightDM」的設定檔,之前在設定「Synergy」時有設定過(參考前文『如何在登入「MATE 桌面」前就啟動 Synergy』),就往這個目錄找,
[root@M2400 ~]# ll /etc/lightdm
總計 24
-rw-r--r--. 1  root  root40  10月92013  keys.conf
-rw-r--r--. 1  root  root   57143月13  20:32  lightdm.conf
drwxr-xr-x. 2  root  root40963月1320:33  lightdm.conf.d
-rw-r--r--. 1  root  root9721月  2721:03  lightdm-gtk-greeter.conf
-rw-r--r--. 1  root  root4573月1320:32  users.conf
其中『lightdm-gtk-greeter.conf』這個檔名似乎與登入畫面有關。

2014年5月25日 星期日

在 Fedora 19 (3.14.4) 安裝 NVIDIA FX 5200 驅動程式

最近 Fedora 19 系統的核心升級到 3.14.4-100,接著編譯 NVIDIA GeForce FX 5200 的驅動程式(173.14.39),又出問題了。查看錯誤訊息,與上次的問題相似(請參考『在 Fedora 19 (3.13.5) 安裝 NVIDIA FX 5200 驅動程式』),也是與 ACPI 有關,有了上一次的經驗,事情就好辦了。
  比較一下 Linux 新舊版的核心程式,發現 3.13.11-100 核心程式的『acpi/acpi_drivers.h』的『標頭檔』中,原有引入『linux/acpi.h』和『acpi/acpi_bus.h』的那兩列指令在 3.14.4-100 中已經不見了。再去查看 NVIDIA GeForce FX 5200 驅動程式中,有引進『acpi/acpi_drivers.h』這個『標頭檔』的檔案,發現『/usr/src/nv/nv-linux.h』這個檔可能是問題所在。
  有了這些線索,再在網路上找一下相關訊息。最後修改的完整步驟(節錄部份前文,方便操作)整理、說明如下:

2014年5月20日 星期二

SSH 的「自動認證機制」 - 使用 ECDSA 密鑰

SSH 「自動驗證密碼」的公鑰、私鑰在之前多建議採用 DSA,在新版的 Fedora 中引入一個更好的公、私鑰演算法(事實上,是 OpenSSH 對新版導入的),稱為「ECDSA」。根據一些研究所言,「ECDSA」的加密強度是「DSA」的四倍,也就是『相同加密強度,只要 1/4 長度的私鑰即可。
  有新的加密演算法,當然就要使用它,以下是將前文『SSH 的「自動認證機制」 - 使用 DSA 密鑰』修改,使適用於「ECDSA」。為節省篇幅重覆部份只保留命令,而詳細說明留在前文,請讀者自行前往參考。

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在 Fedora 18 (3.11.10) 安裝 RocketRAID 2220 的驅動程式

使用 HighPoint RocketRAID 2220 這張 RAID 卡,覺得 C/P 值不錯。可惜的是,Linux 原生支援的驅動程式,並不能正常啟用 RAID 加速晶片,只能當一張多埠的 SATA 擴充卡來用。為了讓這張 RAID 卡發揮功能,只好從網路上遍尋一些直接、間接的高人異士修改的『驅動原始碼』。
  之前幾篇有關 2220 驅動程式的相關發文:
在 Fedora 18 的 Linux 的核心更新到 3.10 之後,便不能用了。雖然有心想要嘗試修改『驅動原始碼』,可是一直抽不出時間來研究它,只好一直勉強將 kernel 留在 3.9 版,不敢更新。
  最近發現在網路上發現了高手修改的例子,它是給 2320 用的,既然有得參考,修改起來將事半功倍,就試試看吧!
    本文內容將包含:驅動程式原始碼的修改、Fedora 18 首次安裝、核心更新後驅動程式的編譯三大部份。

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解決「用『文件檢視器』開啟 PDF 檔,失敗」的問題(更新)

前文『解決「用『文件檢視器』開啟 PDF 檔,失敗」的問題』的解決方法,在最近的一次使用時,發現其中一個方法不能用了。
  經過嘗試,原來是其中的一個檔案換了目錄,所以找不到它而不能刪掉。修改的兩個方法如下:
[SiB@Celeron-D ~]$ rm ~/.local/share/recently-used.xbel
這個命令刪除了「文件檢視器」的開啟記錄。或是另一個更簡單的操作(前文已提過)
程式選單→【位置】→【最近存取文件】→【清除最近存取文件】

已測試版本:

  • Fedora 20 + MATE 1.6.2

2014年5月11日 星期日

「MATE 桌面」的面版小工具「時鐘」,不能顯示『天氣資訊』

在「GNOME 2 桌面」的後期版本,顯示『天氣狀態』的功能,已被整合到「時鐘」這個面版小工具中,衍生自「GNOME 2 桌面」的「MATE 桌面」也承繼這個功能。安裝好的「MATE 桌面」環境的「時鐘」預設只有顯示日期、時間。

2014年4月20日 星期日

Google Chrome 在 32-Bit 的舊電腦不能啟動的原因

在舊的 M2400 筆電中安裝 Fedora 已不記得是多久前的事了,換用「MATE 桌面環境」也有好幾個月,沒注意到何時開始發現 Google 的 Chrome 不能啟動,並出現這個錯誤訊息:
ERROR:nacl_helper_linux.cc(233)] NaCl helper process running without a sandbox!
Most likely you need to configure your SUID sandbox correctly
這問題找了很久,網路上也有許多討論,
  • SELinux 的限制某些子行程的啟動:有試著將它關閉也不能正常啟動。
  • Sandbox 的版本問題:用『google-chrome --no-sandbox』命令列啟動,雖說可以啟動,但似乎還是不太正常。
  • Google Chrome 的程式碼未更新,建議用 Chromium:Google Chrome 已經更新好幾版了,應該不是這問題。
一直沒有找出比較可能的答案,當然也沒辦法解決這問題。只好轉而找出引發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至少確認是否值得再花時間去找解答。

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

適用 Fedora 20 的「可選版本 USB 安裝隨身碟」(補充)

之前用『USB 安裝隨身碟』安裝 Fedora 時,因為 dvd.iso 檔都只放一個版本(x86_64 或 i386),所以沒發現這個問題。最近一次因為兩個版本都要安裝,同時將兩個版本都放入 USB 隨身碟。出現一個問題:
明明想安裝 x86_64 的版本,安裝選項也正確地選擇 x86_64

可是在開始安裝時,卻是掛載 i386 的安裝光碟 ISO 檔

造成安裝程式要求 x86_64 的套件,卻取得 i386 版的套件,而版本不合

那,為什麼以前沒發現呢?  探討原因有幾個可能:
  • 之前安裝時都只有一個 dvd.iso 檔,當然不會出錯。
  • 之前在製作安裝 USB 隨身碟時,第一個複製的 dvd.iso 檔,恰是欲安裝的版本。
  • Fedora 20 的安裝程式,只掛載找到的第一個 dvd.iso 檔,並沒有檢查版本,或嘗試掛載其它 dvd.iso 檔。
總之,同時有兩個不同版本的 dvd.iso 存放在 FedoraUISO 那個『分割區』的目錄時,能不能正確安裝竟要看運氣。
  查了之前發文的步驟,曾經在 2014-2-23 做過一個修改,當時是為了簡化製作『USB 安裝光碟』的步驟,沒想到反而『可能』是造成另一個問題的原因,已將前文『適用 Fedora 20 的「可選版本 USB 安裝隨身碟」』修改回原樣,若讀者是在 2014-2-23 到 2014-3-31 之間製作的『USB 安裝光碟』可能會有問題,請讀者回前文參考、修改。

2014年3月28日 星期五

Yum 的新參數「只下載不安裝」

前一陣子在解決用 YUM 更新時,可能因『不正常關機』(也可能被其他使用者『不小心關機』),而出現套件版本衝突的問題(詳見:解決「YUM 更新時,出現套件版本衝突」的問題)。在找方法避免這種情形再發生時,發現 YUM 有一個新參數不錯用,這次的發文就介紹它的用法。

:似乎是 YUM 將之前原本需要再安裝外掛的功能,整合到 YUM 的套件中

  YUM 加上這個參數後,會執行下載『差異安裝檔(*.drpm)』,重建『套件安裝檔(*.rpm)』,完成後 YUM 即中止執行。
[root@Celeron-D ~]# yum update --downloadonly
這更新過程只有一半,並沒有進行安裝。待確認不會被『不正常關機』時,再下平時的更新命令,
[root@Celeron-D ~]# yum update -y ; shutdown -h now
整個更新程序會從頭開始執行,不過下載『差異安裝檔(*.drpm)』和重建『套件安裝檔(*.rpm)』這兩個步驟幾乎全被跳過去了,直接進入『套件安裝』步驟。並在安裝後,立即將電腦關閉。
  有關 YUM 命令的相關發文請自行參考:

使用心得、經驗分享

  1. 可隨時下『yum update --downloadonly』命令,即使被『強制關機』也不易因更新中止,而使得系統運作不正常。
  2. 平時還在用電腦時,即下『yum update --downloadonly』命令,系統在背景下載、重建將用於更新的『套件安裝檔』。
      在關機前再下平時用的更新命令,可加速更新過程、減少開機時間,應該可以省一些電費。

已測試版本:

  • Fedora: 19, 20

2014年3月23日 星期日

用「dconf 編輯器」解決「IBus 輸入法的順序錯誤、重覆」問題

解決「開機後 IBus 即預設為新加入的輸入法」的問題

Fedora 預設的輸入法順序的第一個是『英文』,但如果曾增加其它輸入法或刪除不用的輸入法時,登入後所顯示的輸入法不一定是『英文』。通常在輸入密碼、在「終端機」下命令、甚至是輸入文字時,都可能需要輸文『英文』。常常是出現錯誤訊息後,才警覺到預設的輸入法被切換為『英文』輸入。
有時也會如上圖一樣出現重覆的輸入法,應該某個軟體自動加入的。
  前文『解決「開機後 IBus 即預設為新加入的輸入法」的問題』所述的步驟,最近在 Fedora 20 有時會沒有作用。在「MATE 桌面環境」的選單中,有個『dconf 編輯器』。趁著有空試了一下,找到從這裏修改輸入法順序的方法。步驟說明如下:

一、開啟 dconf 編輯器

點選《程式選單》→《應用程式》→《系統工具》→《dconf 編輯器》開啟『dconf 編輯器』。再從左欄點選《desktop》→《ibus》→《general》,這時會出現一個設定畫面如下圖,
在『engines-order』和『preload-engines』這兩項資料多了一些輸入法。

二、修改 IBus 設定

刪除不要的輸入法(例:上圖中的 xkb:us::fox)和修改輸入法的順序,結果如下圖,
接著關閉「dconf 編輯器」,並登出帳號。下次再登入帳號時,預設輸入法就會是『英文』,且多餘的輸入法也會被刪除掉。

注意:未登出帳號前,將『IBus 輸入』程式重新啟動,剛才的修改似乎無效。一定要下次再登入帳號時,才會生效。

已測試版本:

  • Fedora: 20
  • MATE 1.6.2

2014年3月20日 星期四

解決「VirtualBox 虛擬機的 Fedora 不能自動啟動 Guest Additions 安裝」(三)

最近在安裝 Guest Additions 時,又出現不能自動跳出正常的安裝畫面。回顧過去的發文,僅列出幾個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其它較臨時性的作法未列),就有以下這麼多,
  1. 解決「VirtualBox 虛擬機的 Fedora 不能自動啟動 Guest Additions 安裝」
  2. VBox 裏 Fedora 安裝 Guest Additions 的準備工作
  3. VirtualBox 的「Guest Additions 成功升級」必勝秘技
  4. 解決「Fedora 18 不能安裝 Guest Additions 4.1.24」
  5. 解決「VBox 虛擬機的 Linux 之核心升級 3.11 後不能用『共用資料夾』」問題
  6. 在以 headless 模式啟動之 VirtualBox VM 安裝 Guest Additions
  7. 解決「VirtualBox 虛擬機的 Fedora 不能自動啟動 Guest Additions 安裝」(二)
這次又出問題,得想個一定可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才好。這個解決步驟一定要適用這個要求:
  • DVD 接在『IDE 控制器』或『SATA 控制器』
  • 可安裝與 VirtualBox 同一版本,或其它不同版本的『Guest Additions』
查閱之前的發文,以最近一次的發文最適合,就拿它來整理、修改一下。詳細步驟如下:

2014年3月16日 星期日

在「遠端電腦」開發,以連接「本地電腦」之 Android 裝置測試

前一陣子在開發的 Android Apps 程式需要用 Android 裝置測試,用 VNC 連接「遠端電腦」並在其上開發 Apps。要在 Android 實體機測試時,將在「遠端電腦」編譯後產生的 Android apk 檔案,用 FTP 或 SFTP 下載回「本地電腦」,再利用 Android 的開發工具 ADB 將之下載至 Android 裝置測試。
  覺得其中的『用 FTP 或 SFTP 下載回「本地電腦」』這個步驟有些麻煩,就想再找個方法在每次編譯後都直接下載到 Android 裝置,就像開發、測試都在同一台電腦一樣方便。參考網路上的做法,再加上自己的一些嘗試,終於達成這個目標。
  就將這些步驟記下來,以供將來需要時的參考。整理一下到目前為止的紀錄:
開 發 端測 試 機 (端)發 文 連 結
Eclipse (PC_1)AVD (在 PC_1)預設之開發環境(使用 AVD 模擬器)
Eclipse (PC_1)Android 裝置 (連接 PC_1)預設之開發環境(使用 Android 裝置)
Linux 中,令 ADB 測得以USB連接的 Android設備
Linux 中,令 ADB 測得以USB連接的 Android設備(F19)
Eclipse (PC_1)AVD (在 PC_2)使用另一台電腦的 Android 模擬器 (AVD) 除錯
Eclipse (PC_1)Android-x86 (為 PC_2)用另一台運行 Android-x86 的電腦除錯
Eclipse (PC_1)Android 裝置 (Galaxy SII)用 Wi-Fi 下載 Android 程式到 GALAXY SII 手機
Eclipse (PC_1)Android 裝置 (連接 PC_2)在「遠端電腦」開發,經 SFTP 下載,再由「本地電腦」ADB 載入至 Android 裝置測試
Eclipse (PC_1)Android 裝置 (連接 PC_2)本文

註一:『PC_1』和『PC_2』分別指兩台不同之電腦,『PC_1』為執行開發 Android App 的 Eclipse 之電腦,而『PC_2』是指另一台電腦。
註二:『PC_1』和『PC_2』編號與執行快慢無關,選擇以方便開發為主要考量。

2014年3月15日 星期六

PulseAudio 跨越『不同子網路』的連線設定

在深入研究 PulseAudio 這個『網路聲音伺服』系統,愈覺得它的功能強大,難怪許多『開放原始碼』作業系統都選擇它作為聲音次系統。之前幾篇發文:
都鎖定同一個子網域中兩台電腦的連線,一個『受音端(伺服端)』廣播所提供的 PulseAudio 服務訊息,另一個『音源端(用戶端)』電腦則將音訊經網路送到『受音端』播放。
  最近在試著將不同子網路的兩台電腦建立連線,想知道 PulseAudio 是否仍能夠補償線路的延遲。使用的測試網路架構如下:
  • 兩部電腦 PC_A 及 PC_B 分別位於 A、B 兩個子網路。
  • 子網路 B 是透過分享器接上子網路 A,且分享器無特別設定。
  • PC_A 無法連線 PC_B,而 PC_B 則可以連線 PC_A。
在以上情況下,PC_A 與 PC_B 分別設定為 PulseAudio 之『受音端』或『音源端』,雙向皆無法正常透過前面發文的步驟建立連線。當然,聲音的傳送也不能成功,幾經測試終於找到建立 PulseAudio 連線的方法,而且兩個方向的傳輸都可建立。步驟說明如下:

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

解決「YUM 更新時,出現套件版本衝突」的問題

最近在更新一台電腦的作業系統時,覺得更新的過程怪怪的,出現版本衝突的問題。可是檢查該版本套件又實際已安裝在系統中。想說是某次正新更新時,不小心把電腦關了,造成更新不正常結束。就試著將之前可能的未完成更新繼續完成,
[root@M2400 ~]# yum-complete-transaction
No unfinished transactions left.
由結果訊息判斷,應該是沒有未完成的更新才對。可是,明明更新過程就覺得不太正常,有時還會出現套件版本衝突的錯誤訊息(忘了將訊息複製、就不貼上來)。試著用其它方法查看看,是否有其它原因造成這種現像,
[root@M2400 ~]# yum list | grep installed
abrt.i6862.1.12-2.fc20installed
abrt-addon-ccpp.i6862.1.12-2.fc20installed
abrt-addon-kerneloops.i686    2.1.12-2.fc20    installed
abrt-addon-pstoreoops.i6862.1.12-2.fc20installed
abrt-addon-python.i6862.1.12-2.fc20installed
abrt-addon-vmcore.i6862.1.12-2.fc20installed
abrt-addon-xorg.i6862.1.12-2.fc20installed
 . . . . .
赫然發現了許多出現『installed』狀態的套件,找了一下前面提過出現版本衝突的套件也在其中。分析『yum update』的更新過程,有『下載套件差異檔(.drpm)』、『重建安裝檔(.rpm)』、『下載完整套件(無套件差異檔者)』、『套件完整性檢查』、『更新』、『清除舊版本套件』及最後的『驗證』。上述的『install』狀態,應該是 YUM 在最後的『清除舊版本套件』或『驗證』階段被中斷所致,所以出現『installed』,但是之後的更新卻找不到最後完整安裝的資訊紀錄。
  有線索就試試看,將有問題的套件(:特定版本)一一移除,
[root@M2400 ~]# yum remove abrt-2.1.12-2.fc20.i686 abrt-addon-ccpp-2.1.12-2.fc20.i686 abrt-addon-kerneloops-2.1.12-2.fc20.i686 abrt-addon-pstoreoops-2.1.12-2.fc20.i686 abrt-addon-python-2.1.12-2.fc20.i686 abrt-addon-vmcore-2.1.12-2.fc20.i686 abrt-addon-xorg-2.1.12-2.fc20.i686 . . . . .
將有問題的套件移除後,再下一般更新命令,
[root@M2400 ~]# yum update
就一切恢復正常了。

移除套件時,只能移除出問題的特定版本。未指定套件版本時,會將整個套件的各版本全部移除,可能造成系統無法正常開機。

  有關 YUM 命令的其它相關發文請自行參考:

已測試版本:

  • Fedora: 20

2014年3月5日 星期三

在 Fedora 19 (3.13.5) 安裝 NVIDIA FX 5200 驅動程式

Fedora 19 系統安裝好後,曾經試過安裝 NVIDIA GeForce FX 5200 的驅動程式,當時測的版本是 173.14.37,好像 173.14.38 時也測過一次,不過沒有成功。因為有其它事情正在忙,就先改用 Fedora 隨附的 NVIDIA 驅動程式 nouveau 先撐著用。去年底 NVIDIA 釋出 173.14.39 版的驅動程式,又因忙著安裝一台 FreeBSD 伺服器,也擱置未測。
  最近成功地將 173.14.39 版驅動程式安裝在 Fedora 19 (kernel 3.12.11-201),想說應該可以用原廠的驅動程式了。想不到 Fedora 又更新核心到 3.13.5-101 版,剛裝沒多久的驅動程式又再重新編譯一次了。不過,這次沒有那麼成功,一直卡在一個 ACPI 的函式。到網路上搜尋許久,都沒有 173.14.39 版的修正資料。猜想這又是一個 Linux 核心改寫的問題,就往這方向去找。結果,就間接地找到修正的方法,不然怎麼會有這次的發文。修改的地方很簡單,只有一個位置,完整步驟(節錄部份前文步驟,方便讀者操作)的說明如下:

2014年3月2日 星期日

解決「Fedora 19 的 Rhythmbox 不能聽 “網路電台”」的問題

前一版 Fedora 19 安裝後,只有測試原有的『網路電台』是否可以加入,一直沒有時間用 Rhythmbox 聽『網路電台』。今天想說點個網路電台聽聽。結果,跳出這個訊息
這是因某個套件未安裝所致。依照之前的慣例,點了【搜尋】按鈕,一如往常開始尋找。
但是,卻又跳出一個找不到的訊息。

2014年2月24日 星期一

在 Fedora 20 (3.13.3~3.14.8) 安裝「EDIMAX EW-7811Un」驅動程式

Fedora 20 的系統核心升級到 3.13.2-201 後,依前文『在 Fedora 20 安裝「EDIMAX EW-7811Un」驅動』步驟編譯新的驅動程式,會出現
.....
  CC [M]  /home/SiB/RTL8188C_8192C_USB_linux_v4.0.2_9000.20130911/driver/rtl8188C_8192C_usb_linux_v4.0.2_9000.20130911/os_dep/linux/os_intfs.o
/home/SiB/RTL8188C_8192C_USB_linux_v4.0.2_9000.20130911/driver/rtl8188C_8192C_usb_linux_v4.0.2_9000.20130911/os_dep/linux/os_intfs.c:1006:2: 警告:永遠不相容的指標類型初始化 [enabled by default]
  .ndo_select_queue = rtw_select_queue,
  ^
/home/SiB/RTL8188C_8192C_USB_linux_v4.0.2_9000.20130911/driver/rtl8188C_8192C_usb_linux_v4.0.2_9000.20130911/os_dep/linux/os_intfs.c:1006:2: 警告:(在 「rtw_netdev_ops.ndo_select_queue」的初始化附近) [enabled by default]
.....
的錯誤訊息。
  看樣子,又得修改『驅動程式原始碼』了,順便將需要 root 權限的部分減少些。修改後的新步驟如下:

2014年2月23日 星期日

安裝 Fedora 方法(一):以 DVD 或 CD-ROM 開機、安裝(F20 補充)

在前文『安裝 Fedora 方法(一):以 DVD 或 CD-ROM 開機、安裝』以 CD-ROM 開機,再由儲存在『USB 隨身碟』中的 ISO 檔案安裝,的確可以增快直接 DVD 或 CD-ROM 安裝的速度。但是,最近在舊筆電『Asus M2400』安裝 Fedora 20 時卻發生問題。
  趕緊找找看是哪裏出問題,測了一下只是舊的修改方法在 Fedora 20 不認得而已。新修訂如下:
放入『網路安裝 CD (netinst.iso)』由 DVD-/CD-ROM 開機,當安裝 Fedora 20 時,光碟啟動後,出現這個畫面
在倒數至 0 秒前,選擇『Install Fedora 20』,再按【Tab】鍵,進入 Linux 啟動命令編輯畫面。將命令列參數中的
inst.stage2=hd:LABEL=Fedora\x2020\x20i386 quiet
改為
repo=hd:LABEL=FedoraUISO quiet
其中,『FedoraUISO』為 USB 隨身碟的『名稱』,不用加雙引號(" "),命令列前頭的『vmlinuz initrd=initrd.img』不用動它。按【Enter】後,接下來的操作就和用 DVD.iso 開機、安裝相同,就不再贅述。

注意:上例中『USB 隨身碟』的為依『適用 Fedora 20 的「可選版本 USB 安裝隨身碟」』所述步驟製做而成。

已測試版本:

  • Fedora: 20

2014年2月16日 星期日

更改「主機名稱(host name)」

前幾天在 AUSU M2400 筆電安裝 Fedora 20,因為不能用 USB 開機,使用『網路安裝光碟』安裝。每次一按個滑鼠鍵後,就得等其從『官方的 Fedora 伺服器』下載相關的程式執行。等著…等著…竟然,忘了修改主機的名稱,所以安裝後的預設「主機名稱」為『localhost.localdoamin』。
  一開始測試時也沒發現,直到在測試 synergy 時才發現到「主機名稱」不對。在 Fedora 14 時曾改過一次「主機名稱」,印象中相當麻煩,所以後來的安裝都很小心。就趁這個機會試試,看最新的 Fedora 版本在這方面是否有更方便的作法。
  在網路上有人提及『hostnamectl』這個命令,似乎不錯用。就拿來試試看,並做個記錄。如果只是要修改「主機名稱」,命令如下:
[root@localhost ~]#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M2400
上例中,『M2400』是新設定的「主機名稱」。接著要將網路重新啟動一次,剛才的設定才會生效
[root@localhost ~]# systemctl restart network.service
眼尖的讀者會發現,登入中帳號的「終端機」之「主機名稱」並沒有改變,仍為『localhost』,要先登出帳號再重新登入才會改成新的名稱。

註一:將電腦重新開機一次也可以。
註二:當時只想快安裝、測試,應該用『安裝 Fedora 方法(一):以 DVD 或 CD-ROM 開機、安裝』中的方法,先用 CD-ROM 開機再由 USB 安裝才對。

已測試版本:

  • Fedora: 20

參考資料:

2014年2月14日 星期五

在「遠端電腦」開發,經 SFTP 下載,再由「本地電腦」ADB 載入至 Android 裝置測試

最近在開發 Android Apps 時,用平常工作用的電腦,覺得稍嫌慢了一些。於是從「本地電腦」以 VNC 連上「遠端電腦」,用另一台較快的電腦寫程式,希望編寫、編譯程式時會快一些(註:最近流行雲端應用)。如果模擬器是也在「遠端電腦」,僅將畫面傳回「本地電腦」時,除畫面及操作會有一些延遲外,其它的反應時間都相當不錯。
  但是,當這些開發的程式需要用 Android 裝置測試,用 VNC 連接「遠端電腦」時,也要同時『重導』USB 的連線,目前試過的幾個方法都有些麻煩。故而採用較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將在「遠端電腦」編譯後產生的 Android apk 檔案,用 FTP 或 SFTP 下載回「本地電腦」,再利用 Android 的開發工具 ADB 將之下載至 Android 裝置測試。
  整理一下到目前為止的紀錄:
開 發 端測 試 機 (端)發 文 連 結
Eclipse (PC_1)AVD (在 PC_1)預設之開發環境(使用 AVD 模擬器)
Eclipse (PC_1)Android 裝置 (連接 PC_1)預設之開發環境(使用 Android 裝置)預設之開發環境(使用 Android 裝置)
Linux 中,令 ADB 測得以USB連接的 Android設備
Linux 中,令 ADB 測得以USB連接的 Android設備(F19)
Eclipse (PC_1)AVD (在 PC_2)使用另一台電腦的 Android 模擬器 (AVD) 除錯
Eclipse (PC_1)Android-x86 (為 PC_2)用另一台運行 Android-x86 的電腦除錯
Eclipse (PC_1)Android 裝置 (Galaxy SII)用 WiFi 下載 Android 程式到 GALAXY SII 手機
Eclipse (PC_1)Android 裝置 (連接 PC_2)本文
註一:『PC_1』和『PC_2』分別指兩台不同之電腦,『PC_1』為執行開發 Android App 的 Eclipse 之電腦,而『PC_2』是指另一台電腦。
註二:『PC_1』和『PC_2』編號與執行快慢無關,選擇以方便開發為主要考量。

在「遠端電腦」開發 App,經 FTP 或 SFTP 下載,再由「本地電腦」之 ADB 載入 Android 裝置測試,步驟說明如下:

2014年2月12日 星期三

Linux 中,令 ADB 測得以 USB 連接的 Android 設備(F19)

在 Linux 中使用 Android SDK 開發 App 時,遇到將 Android 手機或平板透過 USB 接在電腦,但是電腦卻不能自動偵測到。在前文『Linux 中,令 ADB 測得以 USB 連接的 Android 設備』中的步驟,在電腦更新作業系統後,有些部份已經不再適用。
  另外,有些新增加的 Android 裝置之 USB 辨認碼,也一併整理一下。只要依照下面這幾個步驟,就可以自動偵測了:

2014年1月20日 星期一

VirtualBox 「虛擬機」的最佳化設定組態

這篇文章寫了很久,原本是針對在 VirtualBox 虛擬機中安裝 Windows XP 而寫的。隨著資料的收集、測試、整理,最近將本文目標定在單純的「虛擬機」設定最佳化,不再鎖定特定作業系統。
  Linux 的使用者都可在 Linux 環境中,找到「跨平台的軟體」如:Mozilla 的 Firefox 和 Thunderbird、Google Chrome、Filezilla 等,或是「相容、替代」的對應軟體。但是,在學習另一個作業系統或是執行限定在某個作業系統環境的軟體,上述的替代方案就不一定可行了。
  VirtualBox 是筆者比較推薦的「虛擬機」系統,主因是目前由社群維護,雖說效能並非最佳,但是開發過程由社群主導,讓人使用上不用擔心將來會有何變化。『VirtualBox 虛擬機』的最佳設定值如下表:(未更改者維持預設值)

2014年1月19日 星期日

適用 Fedora 20 的「可選版本 USB 安裝隨身碟」

最近自已製作 Fedora 20 的「可選版本 USB 安裝隨身碟」時,上次說要整理的『懶人包』給忘了,在修改相關的檔案時,是有些不便。利用這次重新製作 Fedora 20 的「可選版本 USB 安裝隨身碟」的機會,想乾脆將修改的檔案放在發文中,需要時直接剪貼就好了。
這個程序主要是由前文的程序修改而來,為方便讀者參考,將前文相關內容複製過來,以求完整。部份截圖可能仍為舊版,請讀者包涵。

一、下載開機檔案

下載的檔名列表如下:
CPU光碟機網路
需求
網路
頻寬
選用 / 燒錄之 ISO 檔
32-bitDVD-ROM--Fedora-XX-i386-DVD.iso
32-bitCD-ROM必需Fedora-XX-i386-netinst.iso
64-bitDVD-ROM--Fedora-XX-x86_64-DVD.iso
64-bitCD-ROM必需Fedora-XX-x86_64-netinst.iso
上表中的『XX』為 Fedora 的版本編號。請依需要下載適當版本,下列步驟以 Fedora 20 為例。

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解決「PulseAudio 在 Fedora 的『多認證』切換」問題

在測試安裝好 Fedora 20 的 ASUS M2400 時,想說:可以將『遠端主機』的桌面帶到筆電上。這樣一來,即使筆電效能不佳,也可以藉其操作『遠端主機』的桌面。當然,在 Linux 作業系統下,VNC 應是最方便的選擇。
  可是套件中的 VNC 並不能轉送聲音,既然,兩邊都是 Fedora,那麼 PulseAudio 就是首選了。不過,平常是在另一台桌機上操作『遠端主機』的桌面,PulseAudio 的音訊轉送有加上『授權認證』,避免被別人收到或收到別人誤送的聲音。若要每次變換操作的電腦時,就要將認證的設定重做一次的有些麻煩。查了網路,並沒有類似的做法,大概別人都沒這個需求吧!
  經過一些嘗試,找到一個簡單的做法,步驟如下:

一、在轉送的兩端間,分別做『授權認證』的設定

由於認證的 cookie 是在 PulseAudio 啟動時產生的,所以要做『授權認證』切換的『授音端』電腦都設定好認證,確保所產生的 cookie 是正確、可用的。相關操作,請參考之前的發文:

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在 Fedora 20 適用的 Fedora 安裝、設定程序」測試

安裝 Fedora 20 後,照例得重頭再設定一次使用環境,另外也要補安裝一些軟體。每次的重新安裝也都發現一些設定或安裝程序有些微的改變,當然也要花些時間找一下新的適用程序。
  這次也不例外,同時也記錄下測試的結果,有不適用的程序再另外記錄。一方面提醒自己,還有哪些未試過。一方面分享同好方便參考。

可沿用或適用的設定、安裝程序:

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在 Fedora 20 安裝「EDIMAX EW-7811Un」驅動程式

自從 Fedora 18 的核心更新到 3.8 版後,EDIMAX EW-7811Un 無線網路又不能用了。Google 的結果也是無解,只好等 Realtek 修改驅動程式。在 2013-10-29 終於釋出新版的驅動程式 4.0.2_9000。不過,如官網所稱只支援到 kernel 3.9,那一陣子 Fedora 核心的更新特別快,當再更新到 3.10 版後,就不再能用了;只好暫時停止更新 Linux 的核心了。
  據找到的訊息所述,是因為 Linus Benedict Torvalds 在整理核心程式所用的函式時,將幾個 Realtek 官網的驅動程式中所用的函式移除了,造成編譯時錯誤百出,根本不能成功編譯。
  基於對 Linux 的瞭解,猜測被移除的函式,應該有替代的函式,或有相容處理。但是,終究要針對 Realtek 的驅動程式原始碼做些修改。由於前一陣子有些忙,就只試試看 Linux 官網的驅動是否修改到可用的程度。
  跨完年,就是新的一年的開始,有些時間就上網找一下解法。有些 Raspberry Pi 的玩家好像在 kernel 3.10 版成功編譯了,似乎可以參考這個結果,嘗試一下。今天又將舊筆電安裝 Fedora 20,乾脆就再試一次吧!想不到就成功編譯了,就將過程記錄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