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3日 星期四

「後備模式」在 GNOME3 的存廢問題之看法

從網路上看到一則消息「Drop or Fix Fallback Mode (『拋棄』或『修護』後備模式)」,這是從 GNOME 官方網站放出來的消息,應該不是流言。文章的大意是:
『拋棄』或『修護』後備模式

GNOME 3 釋出後,尚未解決需硬體支援的要求,加上硬體廠商無法提供穩定的驅動程式,且當 GNOME 在虛擬機執行時,一些虛擬機也不能完整模擬硬體加速的功能。
    雖然提出「後備模式」以解決上述問題,但是在某些分支中並不稱之為「後備模式」,這種作法被認為是企圖承襲 GNOME 2。在一般的認知,所謂「後備模式」只是一種階段性的過度做法,它的用處應該愈來愈少。畢竟「後備模式」並不足以給人高品質的桌面體驗。「後備模式」已知的問題為:
  • 幾乎無人積極參與測試
  • 因無人參與而處於無積極發展的維護狀態,且自推出以來品質逐漸低落(新臭蟲警示後,未修護)。
  • 幾個應用的需求未明且不能在無 GL 下運行,因此它們也不能在「後備模式」運行。
  • 因架構的改變,GNOME 3 需要額外的努力,才能使它在「後備模式」中運行,且也不能提供完整體驗。
除以上原因,有些人想改善「後備模式」的組件,用不同的方式運作。但這些舉動會令「後備模式」的運作更像 GNOME 2,而偏離 GNOME 3。這些企圖通常都會被阻擋下來,因為「後備模式」的目標應該是運作得更像 GNOME 3 才對。
    自 3.0 發表後,有個 llvmpipe 技術,它允許快速地軟體繪圖,降低「後備模式」的硬體需求。然而 llvmpipe 在某些架構下並不能運行(例:ppc, s390, arm?--ARM (hf) works-shawnl),且可能在一些非 Linux 類的 OS 也不能運行。
    目前有關「後備模式」的已知情況為:既不能滿足「期望 GNOME 2 經驗的人」,也不能令「不能使用 GNOME 3 的人」接受它(註:不夠穩定?)。
    如果我們要認真提供「後備模式」,那麼我們應該投進更多的努力。如果我們不能投入更多努力,不如聲明:「我們不再支援『後備模式』!」會更好。如此一來,可以讓我們「更專注在使核心更穩定」上。
當「後備模式」移除後
  • 受影響的模組也會一起丟棄。
  • 可以再簡化某些模組
  • 因「後備模式」而改進受阻的模組,可以繼續
  • 在「後備模式」中故障或喪失功能的模組,可以恢復
目前狀態
相關需要討論的資訊為:
  • Unit, LXDE, XFCE 拒絕某些後備模式的組件。
  • 哪些硬體/分支的組合,讓我們可以接受軟體繪圖?
  • 在「後備模式」中還缺乏什麼功能?
  • 我們樂於推薦另一個「桌面」(如:XFCE 或 類似者?),加入「後備模式」嗎?
  • LLVM 的測試/除錯
  • 追縱臭蟲
「後備模式」在今年 6, 10 及 11 月的會議中都被提出討論。發佈小組的結論為:目前無足夠資源去改善「後備模式」的品質,因此應該在 3.8 版的將之移除。
邊際效應
  • 將增加 nouveau 或舊機器的 CPU/功耗的用量。
在文章中提及幾個使用組合
顯示卡效能可用組合
支援 3D 加速完整模式,後備模式
支援 2D 加速完整模式(LLVM),後備模式
遠端桌面完整模式(LLVM),後備模式
虛擬機完整模式(LLVM),後備模式
在日常生活中,多半使用 Fedora + GNOME,有時在電腦前方使用,有時又透過「遠端連線」,根據個人的使用經驗,提出一些看法。
  • 使用「觸控螢幕」時,「完整模式」可以讓使用者有如操控「平板電腦」時一樣方便。但是使用「滑鼠 + 鍵盤」的場合,偌大的「圖示」在選擇使用程式時,滑鼠的移動距離過多,
  • 雖然視訊卡支援 3D 加速,平常使用以「後備模式」較多,
    原因:平常的程式開發、文件整理寫作等工作,更快的畫面反應是更需要的,「完整模式」的特效似有多餘。就如之前也曾安裝的 Compiz Fusion 一樣,當體驗過後,就會想回歸平淡。
  • 原端連線時,這些「完整模式 + LLVM」的畫面,增加兩端的 CPU/功耗,是否有其必要。
    原因:Linux 的用戶,仍有許多使用「遠端桌面」的時機,「完整模式 + LLVM」是否增加網路負擔,及 CPU 的功耗。當快速反應有其必要時,較簡樸的「後備模式」應是較佳選擇。
  • 舊電腦或虛擬機的使用者,是否真正需要「完整模式」,
    原因:以學習的觀點而言,「後備模式」已經足夠大部分的需求。通常初學 Linux 的人,會將 Linux 安裝在舊電腦或虛擬機,若使用「完整模式 + LLVM」,則學習過程中「反應遲滯」的印象會降低進入 Linux 世界的意願。
  • Windows 8 也提供不同的運行模式,供使用者選擇使用。
    原因:說是 Microsoft 的包袱也好,說是考慮使用者的需求,事實上它提供給不同使用者選擇的自由。使用者可以根據當時的需求,切換不同的操作界面。目前的「後備模式」似乎『意外地』成為使用者的另一個選擇,若只為一致化的界面體驗而放棄這個模式,等於放棄不同需求的使用者。
因此,筆者的看法是,
應該繼續改善「後備模式」,以提供使用者最佳選擇
  • 不論是顯示卡支不支援 3D 硬體加速,都有使用者希望以『較快』、『簡約』的操作反應操作桌面。所以「後備模式」有其存在的必要。
  • 當顯示卡不支援 3D 硬體加速時,「完整模式 + LLVM」可提供操作畫面的體驗,不適合『反應速度』的體驗。
  • 建議的改善方向:
    • 維持「後備模式」的操作方式,但是修改其架構,使與「完整模式」維持相容。
    • 持續改善 LLVM 的效率,儘量使用顯示卡所提供的有限之的加速功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感謝你耐心看完本文,歡迎留下任何指正、建議,筆者會儘快回應。(English is also welc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