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解決「Exaile 不能播放 MP3 檔案」的問題

在 Fedora 23 以後版本的「MATE 桌面」中,預設的音訊播放程式為 Exaile,而不是 Rhythmbox。當然,預設也是不能播放常見的 MP3 檔案。
  查詢 Exaile 官網,雖然在 2015年 5月 18日宣稱將升級為可使用 GStreamer 1.x / GTK3 的版本。不過在 Fedora 的套件資料庫收錄的版本,目前為止只到 3.4.5 版,這是在 2015年 4月 27日釋出的版本。因此,尚不能使用 GStreamer 1.x / GTK3,只能使用 GStreamer 0.10 版而已。
  安裝的命令為
[root@Core-i7 ~]# dnf install gstreamer-plugins-ugly
同時,也會安裝 opencore-amr 這個套件。再重新開啟 Exaile 就可以播放 MP3 了。

已測試版本:

  • Fedora: 25, 24, 23 + 「MATE 桌面」

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

解決「包含『中文檔名』之壓縮檔,出現『亂碼』」的問題

最近收到一個在 Windows 裏壓縮的檔案,由於內含「中文檔名」,雖然 Linux 可以解壓縮,不過「中文檔名」卻變成「亂碼」,根本猜不出來。
  以前貪圖方便,就用「虛擬機」中的 Windows 來解壓縮,並利用「共享資料夾」複製回 Linux 中使用。只為了這點小事就開啟 Windows「虛擬機」,覺得有些小題大作。就想在 Linux 中直接解決這個問題。找了一些資料,整理出相關資訊如下:

安裝 convmv 內碼轉換套件

Linux 裏有個套件 convmv,是專用設計來轉換 不同的內碼,先安裝它
[root@Celeron-D ~]# dnf install convmv
安裝後,所有的使用者都可以用它。

2016年12月18日 星期日

修改 Linux 系統中檔案的『存取、修改時間』

在比對兩台電腦中檔案的新舊時,最常用的是比對兩個檔案的時間。可是 Linux 系統中的檔案卻有好幾個時間,
時 間 分 類說  明
存取 (Access)最近一次『存取檔案』的時間,未修改檔案內容。
修改 (Modify)最後一次『修改檔案內容』的時間,為一般查詢時所顯示的時間。
改變 (Change)最後一次『修改後設資料 (metadata)』的時間。
:『後設資料』類似於檔案的屬性資料,如『擁有者』、『權限』等。
  查詢上述的檔案時間有許多方法,如:由「終端機」下的 stat 命令,

2016年12月17日 星期六

SSH「自動認證機制」改進 - 使用 SSH-COPY-ID

在之前幾篇發文『SSH「自動認證機制」之改進 - 快速複製密鑰』、『SSH 的「自動認證機制」 - 使用 ECDSA 密鑰』及『SSH 的「自動認證機制」 - 使用 DSA 密鑰』中,將產生的公鑰複製到另一個電腦的『自動認證』公鑰檔案中,需要經過幾個步驟的操作,或使用複雜的命令。
  最近注意到 SSH 的工具中有個程式 ssh-copy-id,看其名稱似乎與 SSH 的密鑰複製有關,今天有空就來試試這個命令。以最近一篇 『SSH 的「自動認證機制」 - 使用 ECDSA 密鑰』的命令而言,利用 ssh-copy-id 這個命令,可以將『複製密鑰』的命令改得更簡單。

2016年11月13日 星期日

用 Eclipse 寫 OpenCL 的 Hello World 程式

安裝好「OpenCL 程式框架」後,就可以開始寫第一個 OpenCL 的程式了。一些相關發文列在下方,請讀者自行參閱:

一、安裝 OpenCL 「標頭檔」

欲開發 OpenCL 需先安裝開發用的「標頭檔 (header file)」,在 Fedora 安裝很簡單,只要下這個命令即可,
[root@Core-i7 ~]# dnf install opencl-headers
接著,就可以開始測試第一個 OpenCL 的 Hello World 範例程式。

2016年9月18日 星期日

透過「SSH Tunnel (通道)」使用「NFS 服務」

應用 NFS 分享檔案是 Linux 使用者常用的方式,但是 NFS 的安全性有限,除非是使用最新的認證機制 。一個比較簡單的方法是透過 SSH 建立『通道 (Tunnel)』,利用 SSH 的安全機制加密 NFS 的通訊。
  前文幾篇用 AutoFS 自動建立 NFS 連線的說明,
所述步驟有些部分需要修改才可適用。以下就是在上述步驟需要增加、修改的說明。

2016年9月16日 星期五

應用 OpenCL 加速 Blender 的 Cycles Render (算繪) 運算

Blender 在動畫的生成階段需要大量的運算,而現在電腦多有強大的 GPU,當不使用於顯示時,這些運算能力就浪費掉了。因此,若能利用多餘不用 GPU 運算資源,做為 Blender 運算之用,除了分擔 CPU 負載、加快生成速度外,也可避免 CPU 過熱。
  既然 Blender 的 OpenCL 相關程式碼還在開發階段,所以使用它時要多一些步驟。方法有二:

一、以「文字命令列」開啟 Blender 的 OpenCL 運算

如果只是測試或生成動畫時才要用 OpenCL 加速運算,開啟「終端機」先設定環境變數『CYCLES_OPENCL_SPLIT_KERNEL_TEST=1』,接著開啟 Blender 即可,命令如下:
[SiB@Core-i7 ~]$ CYCLES_OPENCL_SPLIT_KERNEL_TEST=1 blender
以上述命令開啟的 Blender 就可以設定使用 OpenCL 程式碼,設定方法參考步驟三

2016年9月9日 星期五

Linux 中 Blender 的『中文化』、『多語言』介面設定

Blender 是一套『自由』、『開源』的 3D 創作軟體。它提供完整的 3D 生產線,包含:建立模型、骨架綁定、動畫、模擬、著色、組合及移動追蹤等。如果僅是一般的 3D 繪圖、動畫,不必使用昂貴的專業軟體,只要一套 Blender 即可滿足大部份的需求。
  網路上說是提供『多語言』的介面,依說明卻仍無法正確顯示中文,只有一些□□□□而已。找了一下原因,發現它的安裝過程中少了一個步驟,加上那個步驟後,再設定就對了。

:『自由』原文為『free』,在「開放源碼」的定義中是有『自由使用(免費)』、『自由開發(無時程、進度、不受催促)』之義。

2016年9月7日 星期三

解決「不能透過藍牙 (Bluetooth) 傳輸檔案」的問題

在新安裝的 Fedora 24 系統,使用隨著「MATE 桌面環境」安裝的 Bluetooth 管理程式,在傳輸聲音時並沒有什麼問題。不過,當想傳輸檔案時,卻不能做。雖然可以用 USB 傳輸檔案,速度也比較快。但若不是資料量大時,用藍牙傳輸小檔案,少了一些插、拔的動作。
  之前的版本是可以經由藍牙傳輸檔案,最近的更新卻不行傳輸。根據經驗,一定是某些套件未安裝,或是某些設定未啟用。

2016年9月6日 星期二

解決「藍牙 (Bluetooth) 不能配對 (Pair)」的問題

在 Fedora 23 時,在某次的更新後,藍牙 (Bluetooth) 就有些問題。不過,因為藍牙的主要用途在聲音傳輸,也就不太在意。最近,新安裝的 Fedora 24 系統,隨著「MATE 桌面環境」安裝的「藍牙管理程式」,在與耳機「配對 (Pair)」 時,「圖形化介面 (GUI)」的管理程式就有些問題。
  裝置「掃描」時可以找到要手機,但是「配對」時卻出現錯誤,
這問題也太嚴重了。(:另一台電腦在前一陣子的某更新版本時,曾經成功配對。)

2016年9月4日 星期日

開啟、關閉 Intel CPU 的 Turbo Boost 功能

Intel CPU 有個 Turbo Boost 功能,當應用程式需要較高的運算效能時,可以以高於額定頻率執行。說它是一種超頻運行,也是有幾分相似。
  當然,超頻工作時的高溫,若不能有效散熱,CPU 可能因高溫『熱當』,或降低 CPU 壽命。如果應用程執行的時效性,並不是那麼重要,以額定頻率執行,即使『滿載』溫度也不會升高太快。

1.  關閉 Turbo Boost 功能

因此,將 CPU 的 Turbo Boost 功能關閉,可以避免系統頻繁地進入 Turbo Boost 模式而升高溫度。關閉的命令為

2016年8月29日 星期一

安裝 OpenCL 程式框架 (六):Intel GPU 和 CPU 並用

當系統中有不只一種支援 OpenCL 程式框架的運算裝置時,使用者可以依需求選擇用何種運算裝置運算。目前的筆記型電腦,除了晶片組提供的顯示晶片外,多配有獨立顯示晶片,也都有支援 OpenCL。如:NVIDIA GPU + Intel GPU。
  現在的 CPU 也多是多核心,運算時脈也很快,動輒 3 ~ 4 GHz。用多核心的 CPU 來當 OpenCL 的運算裝置,效果應該也不錯。最近嘗試將電腦三個支援 OpenCL 的運算裝置
NVIDIA GPU  +  Intel GPU  +  Intel CPU
全部裝起來,剛開始不是很順利,Intel  GPU 和 CPU 的 OpenCL 框架不能同時安裝,它們的一些設定、目錄會衝突,或被覆蓋,經過一些波折才成功。
  首先,先來看一下只安裝一種 OpenCL 程式框架時狀況,如下方之步驟一、二之內容:

2016年5月22日 星期日

HighPoint 的 CLI 管理程式 (二):驗證「磁碟陣列」

使用「RAID 硬碟組」儲存資料,也需要檢查資料的完整性、正確與否。造成這些的原因,主要是不正常關機(斷電、當機等)、作業系統執行資料寫入過程被中斷,都可能使得「RAID 硬碟組」的資料不完整。因此,每隔一段時間就要驗證整個「RAID 硬碟組」的資料,確認錯誤不會擴散到其它資料區。
  一般而言,當錯誤資料被讀入時,RAID 驅動程式會試圖修正它,而大多數時間也都可以修復。只是修復過程中,會耗一些時間處理,導致程式執行的反應變慢。所以,在平時執行整個「RAID 硬碟組」的資料完整、正確性之驗證,就有其必要性。
  以下是針對 HighPoint RocketRAID 的「命令列」介面的管理程式 hptraidconf,在啟動「RAID 硬碟組」驗證的命令。

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設定『驅動程式核心模組』的參數

在解決驅動程式安裝問題時,常看到在『開機選單』階段,按【e】鍵在以『linux16 . . .』或『linuxefi . . .』為首那列命令後,暫時性地加入參數,或是在 /boot/grub2/grub.conf 或 /boot/efi/EFI/fedora/grub.cfg 檔案中,永久性地加入這些設定。
  在安裝 NVIDIA 驅動程式時,安裝程式會在 /etc/modprobe.d/ 這個目錄中,加入一個名為 nvidia-installer-disable-nouveau.conf 的檔案。其設定檔中,有列設定為『. . . modeset=0』,和在載入系統時的命令列中加入『nomodeset』,似乎有些關聯。為什麼是在 /etc/modprobe.d/ 這個目錄中?又檔案的內容有何意義?格式為何?
  筆者覺得,這些關聯性有深入探討的必要,以下就是這些整理。

2016年4月23日 星期六

Quartus II 在 Fedora 23 的安裝、執行

最近整理舊資料,看到一份很久以前的筆記,應該對某些人還有用,就將它整理一下,給有需要的人參考。雖說是舊資料,也不能直接把它貼上來,就用新版程式測試並整理一下內容,可以用才好意思貼上來。
  Quartus II 是 Altera 公司開發的數位電路設計軟體,設計後的電路必需下載到該公司的晶片,才可以驗證。目前 Quartus II 包含了 Windows 與 Linux 兩個版本,安裝在 Windows 系統比較沒問題,但是在 Linux 安裝就有些麻煩。以下是將 Quartus II 13.0sp1 安裝在 Fedora 23 的步驟:

一、下載安裝軟體

再提醒一次,軟體還是要從官方下載比較安全。從 Altera 官網的 Quartus II 下載處,依據使用於開發的晶片,選擇適當的版本。以 Linux 的 Web 版本為例:

2016年4月14日 星期四

安裝 OpenCL 程式框架 (五):AMD CPU

AMD 對 OpenCL 的推廣可說是盡心盡力,筆者目前有的 AMD 顯示卡都沒有支援 OpenCL,只有 CPU 可以測試。AMD 除了 CPU、顯示控制晶片外,還有 APU,試圖結合 CPU 和 GPU 的優點於一身,可惜都沒有平台可測試。
  根據 AMD 的安裝說明,顯示卡必須先裝妥驅動程式,才可以被 OpenCL 介面使用。以下就將在 AMD CPU 安裝 OpenCL 框架程式的過程整理、記錄如下:

一、下載介面程式及安裝準備

從 AMD 官方網站下載 OpenCL SDK,目前是 3.0 版。這個網頁除了 OpenCL 的發展工具外,也提供很多文件,是不錯的參考來源。

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

安裝 OpenCL 程式框架 (四):Intel GPU

Intel 的系統控制晶片組提供了顯示功能,但是早期並沒有提供很完善的 OpenCL 支援,只能透過開源的 Beignet(詳情參考〝安裝 OpenCL 程式框架 (五):Intel GPU - Beignet〞)。最近幾年 Intel 才開始從硬體上直接支援 OpenCL,當然對應的 OpenCL 程式框也正式釋出。接下來的就是這個程式框架安裝過程的整理、記錄。

一、下載驅動程式及安裝準備

Intel GPU 的 OpenCL 程式框架也是需要安裝特別的套件,由官方的下載點下載,本文以『 OpenCL™ 1.2 Driver for Intel® HD, Iris™, and Iris™ Pro Graphics for Linux (64-bit)』為例,目前的最新版為 intel-opencl-1.2-1.0。
  假設下載的檔案暫存在 SiB 的家目錄下之 Temp 目錄中,將該下載檔解壓縮,可在 intel-opencl-1.2-1.0-47971 目錄下看到安裝檔,

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安裝 OpenCL 程式框架 (三):Intel CPU

Intel 對 OpenCL 程式框架的支援,先實現在 CPU 上似乎比 GPU 早,應該是因為 CPU 是它的設計強項吧!Intel 在 CPU 的支援上,除了針對一些以大量運算為主的 CPU (如:Xeon、Phi)提供最佳化,對一般 PC 等級的 CPU 也有部份支援。

一、下載 OpenCL 程式框架安裝套件

Intel CPU 的 OpenCL 程式框架是需要安裝特別的套件,由官方的下載點下載,本文以『 OpenCL™ Runtime 15.1 for Intel® Core™ and Intel® Xeon® Processors for Red Hat* and SLES* Linux* (64-bit)』為例,目前的最新版為 opencl runtime 15.1。
  假設下載的暫存目錄在 SiB 的家目錄下之 Temp 目錄中,將該下載檔解壓縮,可以在 opencl_runtime_15.1_x64_5.0.0.57 目錄下可以看到安裝檔,

2016年4月10日 星期日

解決「MATE 桌面的『程式選單分類』不見」的問題

最近安裝的 Fedora 23,可能是因為安裝過程有些不同,「MATE 桌面」的選單系統的次級分類不見了,幾十個程式選項全列在一起找起來很麻煩。

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

安裝 OpenCL 程式框架 (二):NVIDIA GPU

NVIDIA 在 2007 年 2 月 15 日釋出 CUDA 的 SDK,提供一個開發程式的框架,可使用 GPU 內大量的處理單元以加速程式的執行。在 2008 年 12 月 9 日,NVIDIA 也宣稱將支援 OpenCL 程式框架 。所以,符合 OpenCL 框架所開發的平行運算程式,將可以在多種不同的平台執行。
  將 NVIDIA 的 OpenCL 程式框架安裝過程,記錄、整理如下:

一、下載驅動程式及安裝準備

NVIDIA 的 OpenCL 程式框架是透過繪圖顯示的驅動程式來支援的,由官方的下載點下載適當的驅動程式。以目前最新版為例,也可以用這個命令下載,

2016年4月8日 星期五

安裝 OpenCL 程式框架 (一):pocl

要利用 OpenCL 從事大量運算, 一定需要有支援的硬體。但是一開始學習 OpenCL,過程的初期還未能充分發揮效能,就花大錢買硬體並不划算,買便宜的硬體又不一定足夠將來的需求。最好是在不需額外購置硬體的情形下,先學好如何開發 OpenCL 程式,當真正需要開始做大量運算時,再採購適當的硬體較划算。
  許多新的 CPU 或 VGA 顯示卡,都支援 OpenCL。萬一你只有舊電腦又將如何呢?Linux 社群有人將 PoCL (Portable Computing Language) 納入套件資料庫,讓不想『太早』花錢買硬體、而又想學 OpenCL 程式的使用者可以方便學習。等學好 OpenCL 程式,而真正需要開始運算時,再採購適當的硬體較划算。

一、安裝 PoCL (Portable Computing Language)

由於 PoCL 已經收錄入 Fedora 的套件庫,只要一個命令就可安裝,

2016年4月7日 星期四

OpenCL 程式框架與 CLInfo

最近,因為大量的運算需求;也因為使用的多台電腦之配備都不盡相同,想用一個程式在不同的電腦執行,都可以儘量獲得其運算資源,就想到 OpenCL、再複習一次 OpenCL。利用這次重新接觸 OpenCL 的機會,將 OpenCL 程式框架的安裝做個整理。
  OpenCL 標準提供一個框架,使得程式可以在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GPU (Graphics Processing Unit)、DSP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FPGA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s) 及其它以硬體加速的處理器執行,無論是『異質 (不同種類)』或『跨平台』。
  目前試裝過的平台、程式框架整理如下:

2016年3月28日 星期一

VNC Viewer 使用 SSH 的『中繼』設定

VNC 是 Linux 系統中常用的「遠端桌面」連線工具,但是傳輸時的安全性低,所以一般使用時多會配合 SSH 建立通道,透過此加密通道傳輸「遠端桌面」的資料。參考前面的發文:
連線時先用 SSH 建立重導之通道,再用 VNC Vierwer 建立 VNC 連線。
  之前看過 VNC Viewer 的說明有提到一個參數『 -via <gateway>』,似乎可以同時下 VNC 及 SSH 連線命令。經過一般折騰,終於成功,把過程記錄如下:

2016年3月20日 星期日

解決「因 SELinux 致不能更改密碼」的問題

在安裝 Linux 系統,多將『/home』家目錄放在一個硬碟分割區,與『 / 』根目錄、『/boot』啟動分割區和『 swap 』置換分割區分開。更新系統時,保留『/home』所在這個分割區不變,就不用備份大量的使用者資料。
  但是,為了節省『系統設定檔』和『使用者帳戶資料』這些內容免於重建,只要備份『 / 』根目錄中的設定資料就可免去這些麻煩。在 Fedora 依這個觀念操作,卻出現一些問題。
  在新系統中,用舊系統備份的『 / 』根目錄中az的設定資料資料重建『使用者帳戶資料』,可以成功用舊密碼登入。不過,更新密碼時,卻出現這些訊息,
[SiB@Celeron-D ~]$ passwd
更改使用者 SiB 的密碼。
正在更改 SiB 的 STRESS 密碼。
(目前的)UNIX 密碼:
新 密碼:
再次輸入新的 密碼:
passwd: 驗證記號處理錯誤

2016年3月13日 星期日

HighPoint 的 CLI 管理程式 (一):查詢「硬碟裝置、陣列」

自從 HighPoint RocketRAID 的 GUI 不能使用後,只好改用「命令列」介面的管理程式。不過,安裝時卻有些麻煩,經過一番折騰才安裝妥當。詳細請參考:
剛開始時,只是用它來查詢、或驗證「磁碟陣列」。最近做了一些進階操作,想說將步驟記下來,寫著、寫著、東加一點說明、西加一點補充,篇幅就愈來愈多,乾脆就將之分成幾篇方便不同用途參考一用。
  首先,就來講HighPoint RocketRAID 管理程式 hptraidconf 的查詢功能。

2016年2月29日 星期一

在 Wine 系統安裝 Microsoft PowerPoint Viewer

在 Linux 開啟 Microsoft PowerPoint 的檔案,一般都是以 LibreOffice Impress 來開啟它。但是,就是有些許不相容的情況,尤其是副檔名為 pptx 的新格式,特別的麻煩。顯示時出現一些『奇怪的』字型,是很常見的事,以 Fedora 22 中的 LibreOffice 4.4.7.2 為例,
雖然不滿意見,但是尚可接受。
  不料,升級至 Fedora 23 後,LibreOffice 也升級到 5.0.5.2 ;但是,結果卻更糟糕,

2016年2月21日 星期日

將常用程式收在「MATE 桌面」的「應用程式」選單

最近想將一些應用程式放在自定的目錄,參考前文〝將常用程式收在 GNOME 的「應用程式」選單〞操作,卻不成功。原來是「MATE 桌面」和「GNOME 桌面」間的差異造成的,只要在前文所述的步驟中做點小修改即可。
  Fedora 中的「MATE 桌面」可能為了
  • 和「GNOME 桌面」有些差異性,方便「程式選單」的修改
  • 避免和「GNOME 桌面」的設定衝突,減少修正的複雜度
比對各檔案的設定細節,只有一個步驟要修改,其它都可以沿用前文的步驟。為方便讀者參考,前兩步驟請參考前文說明,第三步驟以後修改如下:

2016年2月11日 星期四

解決「修正 Wine 中文亂碼」及「『全域』設定」的問題

前文〝在 Fedora 安裝 Wine 與修正中文亂碼問題〞中,雖然找到方法解決中文亂碼的問題,總覺得有點不便,要修改的地方稍嫌多了一些。要改成『全域』設定 (使用者的 Wine 之預設設定) ,也不易找到修改之處。
  幾經查詢網路,找到的方法很多,但都沒有符合筆者要求的做法。
  • 從 Windows 複製字型檔至 Linux 系統,有些還放在使用者目錄。
  • 修改一大堆「註冊表」設定,有些提供「註冊表」匯入檔。
  • 要每個使用者個別設定,沒有「系統全域」設定步驟,一次設定全體適用。
最後,只好自己研究資料、對照 Wine 的設定檔;終於,得到一套可滿足筆者要求的步驟。

2016年2月7日 星期日

提昇 VirtualBox 功能的 Extension Pack 之安裝

VirtualBox 提供在「主機 (Host)」安裝「虛擬機」的功能,提供使用者諸多彈性,如:同時使用多個不同的作業系統、測試
  Oracle VM VirtualBox Extension Pack 提供「虛擬機」一些擴充的功能,如:
  • 虛擬 USB 2.0 (EHCI) 、USB 3.0 (xHCI) 裝置
  • 支援 VirtualBox Remote Desktop Protocol (VRDP) 遠端連線
  • 主機 webcam passthrough
  • 支援虛擬 Intel E1000 網卡的 PXE 開機功能
  • 實驗性地在 Linux 主機支援 PCI passthrough
  • 使用 AES 演算法的硬碟映像檔
:欲提昇「虛擬機」內作業系統的功能,要安裝『Guest Additions』,請參考這些發文

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

安裝「新酷音」輸入法

因為不同的安裝步驟,雖然最後都使用「MATE 桌面」環境,但是常見的『新酷音』輸入法,卻可能未安裝。只要補安裝即可,方法也很方便,一個命令就解決了。
  首先,要先找到『新酷音』是在哪一個套件中,經過比對可以確認是在 ibus-chewing 這個套件中,

2016年1月10日 星期日

提昇 DNF 安裝、更新套件的速度

自 Fedora 22 用 DNF 取代 YUM,做為預設的「安裝、更新及移除管理」程式後,就開始用 DNF 來執行操作,有些命令參數並不能完整相容。因此,在使用 DNF 時有些不太習慣,直覺會認定是功能未能完全複製所致。最近,兩者間的差異漸漸縮小,但是偶而還是會出現更新時停滯的情形。這情形有種類似 DNF 程式當掉的錯覺,有必要查一查是怎麼一回事。
  查了一些資料,終於有了一些結論,應該是一些 YUM 當時外掛的功能在 DNF 未能順利執行。可能是要加裝什麼外掛程式,或是有些設定要修改。先查看一下 DNF 的設定檔 /etc/dnf/dnf.conf 的內容,
[main]
gpgcheck=1
installonly_limit=3
clean_requirements_on_remove=true
在研究這是設定參數的用途時,同時也發現幾個其它參數,似乎對加快 DNF 的安裝、更新有利,先將這幾個有利於加速的參數整理出來,其它完整參數內容以後再整理了。

2016年1月3日 星期日

將「筆記型電腦」的「無線網路」改為「Wi-Fi 無線分享器」

帶著「筆記型電腦」外出時,許多飯店、旅館都有「有線網路」的免費服務,當需要連上網路查些資料、回個訊息等都還滿方便的。但是,當想躺在床上滑一下手機、回訊息時,就有些不便。
  由於公司和家中都有 Wi-Fi,且開車上、下班途中又不能上網,也就沒有用 4G 上網。出差時若想慵懶地躺在床上滑手機,沒有無線上網就不太方便(例:飯店提供「有線網路」時)。又不想多帶一個「Wi-Fi 無線分享器」,怕插在房間,忘了打包。
  出差時,回到旅館時,習慣都會幫筆電充充電。於是就有一個想法:何不將「筆記型電腦」當成臨時性的「Wi-Fi 無線分享器」,將旅館的「有線網路」轉成「無線網路」給手機或「無線裝置」用。因為是『暫時性』的「Wi-Fi 無線分享器」,所以設定的步驟要符合這些要求:
  • 筆電的「無線網路」要有兩個模式:一般的「無線網路」及「 Wi-Fi 無線分享器」。
  • 筆電可以在兩個模式間迅速切換,預設模式為一般的「無線網路」。
  • 筆電的「W-iFi 無線分享器」模式具備有效的加密功能,避免被攔截訊息(密碼)。
  • 筆電的「Wi-Fi 無線分享器」模式需具備登入密碼,避免被別人任意連入使用。
設定的步驟如下: